
最近,深圳突然甩出一张“算力王牌”,中兴、立讯、汇川等5家本土企业集体爆发,单季度营收最高猛增85%。 这场狂欢背后,藏着国家级的战略布局:深圳正在用“人工智能+制造”的组合拳,改写全球算力游戏规则。
中兴通讯:给城市装“最强大脑”
在深圳南山,一座名叫“鹏城云脑III”的超级工程正在拔地而起。 这个由中兴通讯主导的人工智能算力基地,规划算力相当于50万台顶配电脑同时运转。 秘密藏在机房里,每台服务器都装着华为昇腾910B芯片,单个机柜的算力密度吊打同行40%。
市场表现。 今年一季度,中兴的数据中心业务营收暴涨85%,直接包揽了深圳35%的算力市场份额。 他们甚至把AI塞进了手机,Axon 50 Ultra的影像引擎,能实时处理4K视频里的每个像素点,功耗反而降了四成。
立讯精密:让苹果Vision Pro学会“眼神杀”
当全世界都在抢购苹果Vision Pro时,很少有人知道,第二代产品的“灵魂部件”来自深圳宝安。 立讯精密独家供应的AI眼球追踪模组,让设备能在5毫秒内捕捉瞳孔运动,这速度比人眨一次眼快20倍。
在福永工厂,全球首条“AI+3D AOI”检测线正在颠覆制造业。 99.99%的缺陷识别率,意味着每10万件产品最多只允许1个瑕疵。他们和华为合作的智能家居中控,已经能指挥200多款不同品牌设备,想象一下,你说“开空调”,连窗帘都会自动拉上。
汇川技术:工厂里的“变形金刚”
深圳龙岗的电子厂里,1000台AI质检机器人正在上演“火眼金睛”。这些由汇川技术打造的机械臂,能在0.8秒内完成手机外壳的38项检测。 他们的EdgeAI Box,这个鞋盒大小的设备,集成了视觉检测和运动控制算法,让生产线能像变形金刚一样随时切换任务。
在美的空调的生产线上,汇川的智能电机驱动芯片正在改写规则。 工人对着设备说“风速调大”,电机转速就会自动匹配,这种声控操作误差不超过±2转/分钟。 一季度工业自动化业务62%的营收增长,印证了制造业的AI革命已全面爆发。
深南电路:英伟达背后的“隐形冠军”
当英伟达发布最新B200芯片时,深圳坪山的深南电路工厂正24小时赶工。 他们量产的UBB基板,用22层电路板实现了堪比头发丝直径1%的线路精度。 这种用在AI服务器上的“神经血管”,信号损耗比行业标准低30%,直接决定了芯片能不能跑满性能。
颠覆的技术藏在玻璃基板里。 用TGV工艺打造的3D封装载板,散热能力是传统材料的3倍,这相当于给算力芯片装了“水冷系统”。 目前华为、中兴60%的高端算力设备PCB板,都贴着深南电路的标签。
工业富联:全球每两台AI服务器就有一台姓“中国”
在深圳观澜,工业富联的全自动液冷生产线正以每90秒下线一台服务器的速度狂奔。 全球50%的英伟达H100/H200服务器从这里出发,而他们为Meta代工的AI眼镜,已经能让ChatGPT在本地运行12小时。
当深圳启动“东数西算”枢纽建设时,工业富联直接包下1000个液冷机柜的订单。 Gartner数据显示,今年全球38%的AI服务器都印着这家企业的LOGO,这个数字,比第二名到第五名加起来还多。
这场算力争夺战背后,藏着深圳的“阳谋”:用硬件升级倒逼软件迭代,再用软硬协同催生新物种。 从中兴的算力基建到工业富联的全球代工,从深南电路的芯片血管到立讯精密的智能模组,一条覆盖全产业链的“算力军团”已然成型。 当别人还在争论“卡脖子”技术时,深圳企业正在用真金白银的营收数据,重构全球科技版图。